3044am永利集团 - 3044noc.com-官方网站3044am永利集团

邮箱登录: CSSC邮箱 CSIC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成员动态 → 正文
同心守“沪”——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3044am永利集团沪东中华劳务工
来源:中国3044am永利集团集团     日期:2022-04-19    字体:【大】【中】【小】
  同心守“沪”

  核酸检测一线,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物资运输保障,有他们洒下的汗水;密接人员转移,有他们温暖的双手······

  他们是一群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日夜奋战在长兴岛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中国3044am永利集团沪东中华劳务工。他们积极响应沪东中华党委关于防疫志愿者的招募令,换上“大白”隔离服秒变防疫志愿者,全力以赴奔波在各个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用心守护长兴造船基地,用情守护上海这座城。

  截至4月18日,沪东中华共有180多名劳务工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他们,怀揣着同样炽热的心投入志愿者大军,殷文林、王李满、郑亚南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父亲去世,他强忍悲痛守“疫”线

  接到招募令的前一天,今年51岁的殷文林还在建造一线忙碌着。第二天,他就脱下工装,穿上隔离服,以“大白”的身份,全身心地融入到“日夜颠倒”的驻守日子里。

  当他第一天到隔离点报到,迎接他的是“倒春寒”的天气。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还在继续,最低温度已降至9摄氏度。南方特有的湿冷感觉,丝毫没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一到疏散点,他就迫不及待地与其他志愿者一起,顶风冒雨搬运物资,安排人员入住,配合核酸检测。当最后一批隔离人员做完核酸检测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半,而他也不知不觉地连续工作了整整19个小时。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从头到脚已湿透,N95口罩把脸上勒出深深的痕迹,两个耳朵已疼得麻木。但他没有一句怨言,简单洗漱后立马上床休息,养精蓄锐迎战新一天的任务。

  殷文林除了每天都要认真仔细地询问每一位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面都有些人员出现的焦虑情绪,殷文林则一对一地耐心安抚疏导。

  他说:“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为了疫情防控大局,每个人都必须扛起责任,用短暂的不自由换取疫情阻击战的胜利。我用贴心交流换取他们的理解,只要是真心付出,真心为大家好,再难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3月22日,在疫情防控的紧要时刻,殷文林接到了远在老家的父亲去世的噩耗。但他强忍悲痛,擦干泪水,又默默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按照老家的习俗,如果不能赶回去尽孝,儿子要剪几根头发寄回去表达哀思。然而,疫情阻断了所有快递,他为父亲尽孝的最后一个愿望也落空了。

  “我的父亲会明白,防疫特殊时期,我的选择是对的。”他说,“早日击退疫情,让大家能早日和家人团聚,是我告慰父亲最好的方式。”大家都被殷文林深深触动,在其父亲大殓的当天,疏散点负责人召集所有志愿者,利用班前会举行简短的祭奠仪式,面朝盐城方向三鞠躬,表达哀思。

  殷文林,一个已经在沪东中华工作了25年的优秀3044am永利集团高级电工,曾参与了多种型号产品的建造工作,多次受到部门嘉奖和上级系统表扬,先后获得了沪东中华“十佳青年”“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虽然忠孝两难全,他却将“责任比天大”作为人生信条,以投身防疫,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告慰逝去的父亲。通过这次“疫”线淬炼,他义无反顾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消杀卫士”用青春书写“逆行”日记

  王李满是欣务公司员工,他是科技园疏散点防疫志愿者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只有19岁。环境消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王李满主要负责志愿者生活区、缓冲区的消杀工作。他采取“地毯式”无死角作业方法,做到应消尽消,最大程度遏制住肆虐的病毒。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且高效,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疏散点的守护者和“消杀卫士”。

  每天,他要背着30多斤重的喷雾器,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大堂、过道、门禁、垃圾桶、电梯按钮等人群往来频率高的区域进行全方位消杀,频次6次以上。如果遇到全员核酸检测或志愿者为隔离人员送餐的时间段,他都会出现在缓冲区门口,认真仔细地为大家进行全身消杀,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以上。

  每天7点开始消杀,一天至少用掉6箱消毒液,行走几万步,已成了他的日常。肩部往往都会被沉重的消杀器械勒出深深的印痕,加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次工作完王李满都大汗淋漓。

  隔离人员转运任务重,且大部分都在凌晨进行。转运结束后王李满还要进行全面消杀,很多次都是凌晨2~3点才做完工作。虽然年轻,但是一天工作下来他也是腰酸背痛,经常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了。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年轻的王李满把隔离人员当哥哥姐姐,认真做好服务工作。隔离区有两位回族员工,她们的饮食具有民族特性,公司提供的盒饭不符合她们的饮食习惯,每日的两餐均由她们所在劳务公司特别烹制后再送到科技园隔离点门口。王李满得知后主动揽下了餐食“接力”这一额外的任务。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他说,自己年轻多做点没问题。他每日按时在门口取餐,爬好几楼送至回族员工房门口,贴心服务令回族员工感动不已。

  从3月25日至今,王李满兢兢业业地完成本职工作和额外任务,为有效防止隔离点的交叉感染,实现志愿者团队成员“零”感染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

   没有豪言壮语 只有温暖如光

  郑亚南是沪东中华总装四部机装作业区踊心劳务队员工。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时期,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成为一名光荣的防疫志愿者,奔赴战“疫”最前线。圆沙保障房是长兴岛容纳隔离人员最多的疏散点。郑亚南在安置人员最高峰时报到,主动要求到隔离人员最多、密接人员最多、志愿者却最少的26号楼。

  面对艰巨任务,郑亚南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完成隔离员工送餐、物资发放、清理垃圾、人员转运、区域消杀等工作。20多天来,他已经数不清维修了多少次电灯、通了多少次马桶。虽然很累,但他从来不叫一声苦,因为他知道防疫工作就是琐碎而繁重的,往往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这就是他的工作常态,做好这些平凡的工作,是需要极大毅力和爱心才能完成的。

  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半封闭工作环境中,疫情防控工作显得非常困难而艰巨。志愿者需要奋不顾身的勇气、一丝不苟的严谨、不折不扣的坚持和临机决断的变通。一天,忙碌了许久的郑亚南正准备休息,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他急忙赶了过去。原来是一位隔离人员的母亲突然逝世,他情绪异常激动,想要不顾一切冲出房间回老家去。郑亚南事不避难,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劝慰。在他的努力下,这位员工的情绪才慢慢平复。

  隔离不隔爱,防疫不防情。管理26号楼500多个隔离人员,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虽然身体十分疲劳,但郑亚南的内心却异常快乐充实。因为他知道,志愿者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在给人温暖和信心,汇聚共同抗疫的力量。

  “经历这些天的志愿服务,看到我身边的那些党员志愿者们无私奉献,我在想,自己是否也可以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郑亚南在忙碌了一天后,迫不及待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一张张白纸上书写最朴实的话,也书写他坚定的入党的决心。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入党申请书,更是一份坚毅果敢的抗疫请战书和决心书。郑亚南说,防疫志愿者的这段经历让他终身难忘,期间有过害怕也有过担心,但是只要疫情退去,国泰民安,我再苦再累也不怕。

  闻令而动,同心守“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沪东中华的很多劳务工在防疫一线尽职尽责,用行动扛起责任担当。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的行动;他们汇聚在党旗下,以一个个逆行的背影,彰显沪东中华大家庭最温暖的底色。





| 记   者:何宝新
| 通讯员:张文豪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周   芒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