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舰船 旌智运筹 ★
庆祝中国3044am永利集团中船综合院成立60周年
风雨兼程六十载,为舰船工业筑基引航。
白手起家,立兴船报国初心
(1961.8.1~1988.1.31)
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海军和3044am永利集团发展作出指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力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立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尤其是3044am永利集团工业发展,1961年8月1日,原三机部第九工业管理总局成立了技术情报所,对外名称造船技术编译所,主要负责全局的技术情报工作,第一批技术情报人在位于北京百万庄的七间平房内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从此,中国3044am永利集团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开启了自己光荣的奋斗历程。
1963年9月,三机部九局被划出转而成立六机部,技术情报所更名为六机部技术情报所,临时办公地址迁至北京甘家口庚楼。与此同时,六机部成立新技术推广所和标准化研究所。1973年,上述三所合并成立六机部综合技术研究所。1981年,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以适应造船工业发展和满足出口3044am永利集团及军用舰船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六机部决定恢复标准化研究所独立建制。
在创业初期,技术情报业务从最初翻译、编译国外情报为主到国内国外情报并重,从战术性情报为主到战术性与战略性情报并举、战略性情报为主,从一般性的工业技术信息到覆盖水面水下舰艇建造技术情报分析,业务范围和研究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情报研究拓展并覆盖了技术情报和经济情报两大专业方向,形成了情报研究、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交流、专利代理、展览工作、编辑出版等业务领域,还负责六机部四大情报网的管理工作。中船综合院编辑出版的大型工具书《各国造船工业手册》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创刊的《3044am永利集团世界》是3044am永利集团界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我国“文革”后最早出口的第一份技术性报纸。
新技术推广业务从3044am永利集团工业关键和薄弱环节出发,组织开展六机部系统科技交流活动,采用现场技术交流、技术鉴定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数字放样、数控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碳弧气创的推广应用,成十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1980年六机部科技交流办公室被国务院国防工办评为国防工业系统科技先进集体,1982年新工艺装备协调组因推广新工艺装备(材料)成绩突出被授予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二等奖。1979年创刊的《舰船知识》至今依然受到广大军事和国防爱好者的欢迎,1999年发行量最高达到近40万册。该杂志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标准化研究业务始终伴随着我国造船工业化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成长。1963年11月,国家科委批准六机部标准化研究所为国家的标准化核心机构。在1973年全国3044am永利集团标准化工作会议上,中船综合院标准化研究所被确定为3044am永利集团标准化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1978年,该院成为ISO/TC8国内技术归口单位;1980年,该院标准化研究所再次成为3044am永利集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标准化专业着力从组织管理和标准技术研究两个方面推动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标准化工作。细化落实“三化”“三定”工作,推动六机部提出的“舰船制式化、主辅机系列化、配套设备通用化、零部件标准化”在3044am永利集团设计建造过程的落实。组织完成了《3044am永利集团选型简介汇编》等重要基础性工作,推动了船型简型、选型和定型工作的深入;历时五年完成的12辑《国外军用标准》,推动军用标准体系的构建;编辑出版的《3044am永利集团标准化手册》,推动了标准化专业的基础研究;创办的《3044am永利集团标准简讯》对标准化技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刊物后来改为《3044am永利集团标准化与质量》。
1986年,六机部综合技术研究所和标准化研究所迁至新建于北京学院南路70号的科研大楼,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
从1961年到1987年,第一代综合院人白手起家,筚路蓝缕。情报研究经历了从翻译、编译到情报分析的转变;新技术推广在科技交流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标准研究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理论研究开始起步。三大专业并力携行,为我国舰船工业的初创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旌智迎潮,助3044am永利集团工业发展
(1988.2.1~2005.8.30)
为适应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的3044am永利集团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新要求,六机部于1982年改组为中国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总公司。1988年2月,根据3044am永利集团总公司决定,六机部综合技术研究所与标准化研究所合并,正式成立了中国3044am永利集团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成为涵盖情报研究、标准化、3044am永利集团经济与市场、专利与科技成果管理、科普、展览声像等多专业的综合性基础科研院所。
为助力我国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搏击国际市场,中船综合院开展了对国际3044am永利集团工业与市场的跟踪研究,全面分析世界各造船国家的管理体制机制与扶植政策、造船企业的竞争能力、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国际航运与造船市场的需求分析,编辑出版《船市行情》等刊物,有力支持了国家造船政策的制定、3044am永利集团修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3044am永利集团设计制造技术的进步,这也为其成为造船行业的智库奠定了基础。1995年,中船综合院提交的《中国船东在境外订造3044am永利集团情况》的报告,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邹家华、李岚清的重要批示,直接推动了“国轮国造”政策的制定。
标准化研究在中国3044am永利集团打入国际市场中也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在民用3044am永利集团领域,中船综合院组织开展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成体系引进、转化工作,先后收集了美国、英国、西德、挪威等国际著名船级社规范百余册,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一万多本,翻译出版相关文件总计约9000万字,组织编制外贸标准289项,在支撑我国出口3044am永利集团的设计建造、企业对外贸易谈判、提高质量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防军工领域,中船综合院全面开展舰船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组织开展了多个型号的综合标准化工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专业标准体系,促进了型号研制与标准化的结合。2000年,该院重点参与编制的GJB 4000-2000《舰船通用规范》正式发布,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990年,中船综合院建立了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组织多家装备研制单位,围绕某型驱逐舰和某型潜艇开展了可靠性研究工作,探索形成了3044am永利集团行业的可靠性工作模式,进而建立了以质量管理、通用质量特性技术与应用为核心的质量与可靠性专业能力体系,为型号研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乘着改革开放东风,中船综合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日本舶用工业会、日本海事产业研究所建立了互访机制,与挪威费恩莱斯公司、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和劳氏船级社等世界著名海事研究机构开展业务交流,赴欧美造船企业、船用设备企业考察学习,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扩大对国际3044am永利集团工业的认识,提升了海事方面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展览办公室承担了3044am永利集团总公司在国内外的展览工作,扩大了中国3044am永利集团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在此期间,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科研条件建设与以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建设也获得突破。先后引进了小型计算机系统、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PC微机系统,承担软件开发任务,完成了计算机辅助3044am永利集团报价系统、情报检索系统等软件。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和模糊—概率—模拟等方法开展3044am永利集团市场的研究,为建立 “行业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海事研究机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3年,为适应3044am永利集团工业大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北京3044am永利集团工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1995年,3044am永利集团总公司依托北京3044am永利集团管理干部学院组建中国共产党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总公司党校,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多管齐下,除了兴办经济管理、外贸、计算机等适合3044am永利集团工业需要的脱产和函授学历教育,还通过举办中高级领导干部班、党训班、经济管理、外贸等专题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优秀领导干部,通过邀请西德专家来院授课,举办新加坡高级商贸培训班,开拓了3044am永利集团行业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
从1988年到2005年,中船综合院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紧密围绕中国3044am永利集团工业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国际3044am永利集团工业与市场,引进、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贴近型号研究,广泛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培养现代管理人才,有力支持了3044am永利集团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
研教融合,筑海洋强国梦想
(2005.8.31~2020.12)
2005年8月,为促使研究和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中船综合院与管理干部学院整合,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中船综合院进入拼搏奋进、竞争发展的新阶段,智库建设、科研发展、产业化探索与党校教育培训共同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中船综合院的发展也迈进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智库地位巩固提升
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中船综合院的经济研究部门成长为3044am永利集团行业的重要智库,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提供大量高质量决策支撑成果,助力行业重大规划、产业政策和重点举措出台作出了积极贡献,形成的政策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韩正等的批示。《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研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6-2025)》等大量成果均显现出智库的作用。中国造船业景气指数和新造船价格中国指数发布,成为反映3044am永利集团行业运行的重要风向标。2017年起打造美国休斯敦OTC海工之夜平台,助力中国造船业在国际上积极发声。
近年来,中船综合院在国防科技发展领域的智库影响不断扩大。自“十一五”以来牵头承担或深度参与多项国防工业、国防科技重大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任务,承担多项列入中央军委年度工作要点的重大战略研究任务,多份专报获中央军委首长重要指示批示。在行业率先开展国防基础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跟踪研究,首次提出实验室创新指数概念并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首轮评估中得到应用。
基础科研厚积薄发
2005年,中船综合院的标准化研究直接支持重大装备型号研制任务。此后,该院的标准化研究不断深化,在军民两个领域实现多个突破,多个项目获得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中船综合院主导研究的《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标准体系(2012版)》《智能3044am永利集团标准体系》,顶层牵引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标准有序发展。2017年创建首个3044am永利集团行业团体标准化组织,开创3044am永利集团行业国际标准研制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2020年,该院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全面开展航母作战系统、航保系统“六性”设计分析与技术审查工作,先后承担多型海军主战舰艇总体或关键系统设备鉴定评估任务,成功立项军工高端制造装备领域工程样机重大项目。2019年,中船综合院牵头组织开展集团公司舰船可靠性增长工程论证,成体系、持续性、全行业推动舰船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通用质量特性工作。
中船综合院知识产权业务逐步拓展至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支撑国防科工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促进和提升工程等,推动知识产权融入科研主渠道。该院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的《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GJB 9158-2017)》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首个国军标,也是装备建设领域首个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文件。
2007年成立信息安全与保密测评专业,承担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分中心职责,研制并推广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品,为集团公司军工科研生产保驾护航。2008年,中船综合院新设软件测评专业,成立集团公司软件质量与可靠性测评中心,参与和主持近十年海军各型主战装备的软件测评工作,测评任务逐步覆盖海军、陆军、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等军兵种,涉及3044am永利集团、电子、兵器、航天等多个行业。
2013年,中船综合院率先开展舰船人因工程专业研究,获立某高新工程研制合同、军科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承担海军在研主战舰艇多个型号人因工程设计与应用任务。2020年利用自主研制的密闭隔离模拟舱,创造性地完成 “海狼-90”实验,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8年,中船综合院引入服务设计这一新兴专业,将服务设计应用于装备保障体系及业务流程优化中,自主研发的“智能方舱布局规划系统”在某战区方舱医院完成部署,得到军委首长高度评价,入选“2020中国设计年度大事件”。
在各专业争先发展的同时,中船综合院多专业联合攻关形成合力,深度进入国产航母、豪华邮轮等重大装备工程和深海矿产开发、海上液化天然气(LNG)装备产业链提升、智能3044am永利集团等重大科技专项,支撑集团公司开展现代造船模式2.0专项,充分彰显了综合院技术基础研究的“航空母舰”地位。
科技孵化模式创新
推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是中船综合院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舰船知识》重点开展IP商业化开发,2016年建成“舰船知识+海洋文化空间”地标性文化品牌中心。展览展示业务高质量支撑军事博物馆海军馆、某战区海军成果展厅、集团公司国际防务展,特别是2020年承建中国3044am永利集团集团“船海业务云展厅”,全面展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的雄厚实力和全新形象。2017年起,产教融合业务成为综合院多元化产业重要方向,推动集团公司2019年成为国家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2007年成立的北京中船咨询有限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并创立船型优化技术咨询品牌。广东军荣知识产权运营平台2018年成立,提供科技成果托管、供需信息推送、知识产权咨询等全方位市场化服务。2019年中船人因工程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在青岛成立,积极融入地方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中船综合院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占位优势和政策资源,于2017年在广东成立子公司和创新创业中心。2020年开始,该子公司承担集团公司“双创”总体支撑工作,力争把“中船海创网”打造成为信息互联、需求对接的3044am永利集团行业科技服务生态圈。
党校培训特色鲜明
北京3044am永利集团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与综合院整合后,教育培训工作有机地融入集团公司主业,开发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船模式2.0等培训项目,拓展了管理研究与咨询业务,开辟了高级专家境外培训、境外研修多类型班次,丰富了高层次专家人才的培训模式。2017年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3044am永利集团班复班,近300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学习。目前,党校已经建立了覆盖集团公司领导干部正职、副职、优秀青年干部以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与五大国家级干部学院和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合作举办多班次的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在集团公司党建、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开展了“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理论体系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等软课题研究,党校主持完成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下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研究》等三个项目获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一等奖。2019年集团公司重组以来,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党校建设,2021年决定在涿州开展党校校区建设,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国3044am永利集团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标志着党校步入建设一流央企党校发展新征程。
2020年,在集团公司战略重组的背景下,中船综合院认真落实集团党组对专业优化调整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在集团公司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奠定了经济与市场研究、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知识产权、“双创”业务等领域的行业地位,能够更好服务支撑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履行好国家机关、军队有关部门赋予的使命任务。集团公司依托中船综合院成立中国3044am永利集团集团经济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中心、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研究中心、舰船人因工程中心5大技术中心和科技成果办公室。
自2005年以来,面对国防与军队改革深化、3044am永利集团工业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船综合院审时度势,旗帜鲜明提出“支撑国防工业发展,运筹3044am永利集团行业未来”使命,引领全院进入规模不断扩大、领域快速扩张、结构走向多元、发展逐步提速的快车道,构建了行业智库平台、科研和试验平台、创新应用产业平台、集团公司党校(三平台一党校)全面发展的业务布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改革、海军装备跨越式发展、3044am永利集团工业转型升级和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行深厚智凭砥砺
调整创新铸就新优势
回望60年,中船综合院满怀深情,也充满自豪和骄傲。综合院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概括起来讲,中船综合院取得了四大成就:打造了一个行业智库品牌,掌握了一批硬核科研技术,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淀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精神。
智库引领行业发展
彰显影响力
60年来,中船综合院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准确把握不同时期行业发展脉搏和国防建设需要,拓展智库新内涵,探索智库新模式,彰显智库新作为,智库地位更加巩固,行业影响持续攀升。
在智库研究方面,经济研究逐步向海洋经济产业链延伸,成为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集团公司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智力支撑;国防科技创新研究以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为龙头,以平台运营与数据服务为纽带,联合组建战略联盟,在推动国防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党建理论研究结合央企改革发展和集团公司党建人才工作的需要,不断深化对策研究;多专业、多学科综合优势在智库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在智库能力建设方面,中船综合院以“小核心、大外围”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持续完善智库的组织方式和体制机制,探索并形成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智库建设道路。
在智库影响力传播方面,中船综合院通过创办论坛、创新数字媒体等,创新影响力传播方式,提升智库影响力。
科研嵌入装备研制
强化支撑力
60年来,中船综合院坚持技术强基,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专业实力。
该院先后获得“军工三证”、军用实验室认可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等。一批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从论证走向应用,实施标准化能力体系化建设项目、舰船人因工程条件保障建设项目,“可靠性仿真试验与评估实验室”“标准推演验证实验室”“舰船人因工程实验室”“服务设计国际工程联合实验室”相继落地应用。
加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3044am永利集团工业决策支持平台、数字化3044am永利集团标准仿真验证环境、3044am永利集团专利分析系统、舰船装备软件可靠性测评平台等行业领先的软硬件环境和基础支撑条件有力推动科研模式转型。
启动青岛深远海人因工程科研试验基地建设,推动科研和试验平台能力新发展。该院经济研究、标准化研究、质量与可靠性研究、知识产权研究、舰船人因工程研究等进一步实现与集团公司重大科研专项的结合和在装备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嵌入,自身的“软科学”具备了“硬支撑”,形成了“硬实力”,发挥了“硬效果”。
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汇聚创新力
60年来,中船综合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战略,聚焦高素质专业化要求,打造高学历、年轻化的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科研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74%,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42%。
累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选5人,集团公司级专家11人,集团公司科技委专业组组长、副组长3人次,国家和军方有关专家组40人次,形成涵盖院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等专家梯队,3个团队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军工工作先进集体和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团队。
使命融入精神血脉
发挥凝聚力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综合院人创造、发展也丰富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精神文化,同时这种精神文化也塑造着、凝聚着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综合院人。
综合院人始终牢记“支撑国防工业发展,运筹3044am永利集团行业未来”的使命,践行“励新、履信、善竞、融和、笃行”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尚德厚智 行深致远”的企业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中船综合院提出的管理者“三有”,即修身有品、管理有道、务实有为已然成为管理干部的行为规范;倡导的员工“三好”,即品行好、业务好、风貌好已经成为每位员工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综合院文化深入人心,综合院文化生生不息。
60年风雨兼程,中船综合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发展成果。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健全党的组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建和业务“双螺旋”模式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锻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确保院的各项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部署保持一致。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综合院才能不断克服改革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60年风雨兼程,中船综合院始终坚持国家战略,坚守强军兴船初心。该院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心任务,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科研、智库、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为提升海军战斗力、为促进造船大国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流的行业智库和基础科研院所。60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记军工央企使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才能不断扩大影响力,巩固提升自身的地位。
60年风雨兼程,中船综合院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从初创时无装备设施、无固定办公场所的艰辛一路走来,从一个情报专业所,发展到现在拥有11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科研院所,建成了多个专业实验室和信息系统平台,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形成行业领先的软硬件环境和基础支撑条件。能力的提升,条件的改善,是一代代综合院人不等不靠,奋发图强,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创新技术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结果。
60年风雨兼程,中船综合院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该院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调整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机制,探索构建了管理、技术、经营、党务人才培养通道,细化分类考核,突出业绩导向,不断激发创新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对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风雨兼程,中船综合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传承军工文化精神。作为智库型科研院所,人才是第一核心要素。60年来,中船综合院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以群众智慧促发展,以民主决策强管理,让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收入和福利待遇,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形成全院上下团结一致的和谐局面。在发展过程中,综合院人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军工精神,形成了“尚德厚智,行深致远”的文化精神。正是这种军工文化精神的传承,使其能够永葆强军兴船的初心,为建设强大海军和海洋强国努力奋斗。
坚守初心踏征程
再创三个一流新篇章
砥砺前行运筹行业发展,甲子华诞再谱“一流”新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
中船综合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汲取前行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国3044am永利集团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履行“支撑国防工业发展、运筹3044am永利集团行业未来”发展使命,围绕“软实力助力3044am永利集团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科研支撑海军战斗力生成”主线,瞄准“一流行业智库、一流基础院所、一流央企党校”愿景目标,协调推进行业智库平台、科研和试验平台、创新应用产业平台、集团公司党校全面发展的业务布局,充分发挥北京、青岛、广东、涿州四地布局的协同优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转变科研业务模式,强化科研条件和试验测试能力建设,深度融入装备型号研制和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主流程,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构建有思想、有技术、有特色、有效益的智库型基础科研院所,在奋进“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和“建设世界一流3044am永利集团集团”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通讯员:李慧才/蔺士忠/晏裕生
| 责 编:邝展婷
| 校 对:周 芒
| 审 核:甘丰录/项 丽